进入后台管理丨设为首页丨加入收藏 |
首页丨艺术简介丨艺术相册丨在线展厅丨艺术资讯丨个人收藏丨归耘闲话丨交流园地 |
|
||
苏州是一个内敛而精致的地方,它的精致需要有足够的时间方能体会得深刻,我在这里生活了十几年,这种认识愈发清晰。 众所周知,代表精致的当属苏州园林与苏作工艺品,仅从今天在园林中所能看到和感受到的匠心经营就足以证明了。其实园林的设计理念,以及园林主人的生活状态,基本是中国宋元明时期士人价值观的整体表现,衣食住行用无处不体现着富有深刻文化气质的讲究。在园林的设计中,一个窗门的形状;一块花地的图案;一棵花木的姿态;一块湖石的角度……每一处细节都是经过认真思考和反复斟酌的,而每一处细节的考虑除了美学因素之外都无不围绕着中国的儒、道文化精神,这种精神是对于“天、地、人”之间的至高的和谐与完满的追求,是身处城市之中的文人对于林泉山水生活的向往。如此深刻的将建筑、景观、陈设与人的精神世界的统一融合,除了在皇家宮殿、园林的设计之外恐怕也只有苏州能够做到如此之地步了。 如果你了解苏州人的寻常生活,你便会知道苏州的精致是精致到每一处的。粉墙黛瓦的三尺街巷中,每日熙熙攘攘的车水马龙看似与江南别处没有太大的区别。但是每一个苏州的小阿姨和老伯伯说起苏州人的四季光景都能告诉你:赶大清早的那一碗头汤面要煮到几分才最爽口;清明前东山的碧螺春要用多烫的水;每个月里应该是哪一种蔬菜最为鲜美;阳澄湖的螃蟹比太湖的到底好在哪里……总而言之,苏州人的寻常日子无论高低贵贱全都在乎一个“精致”。故而,苏州人讲话也是如唱歌般咿咿呀呀的吴侬软语,喜欢听昆曲的人更是知道——昆曲只有用细腻到极致的“水磨腔”方能将杜丽娘那闺中少女的柔情似水唱得这般千回百转,沁人心脾。苏州的官员、商贾素来以懂得些文墨丹青方显出文化与品味,就连老百姓也能随口说出几个画家文人的趣事,而苏州的文化人更是素来以“不显而显”的名利观念为遵旨:文宜短而妙,画求小且雅。一把玉竹折扇,或书或画皆视为怀袖雅物,这与北方人喜欢奔放豪迈、气势磅礴的风格截然不同,就连扇骨亦比北方的要短小、要精致许多。他们会认为太显张扬或豪放就少了含蓄和内涵,没有文人的清高与风骨,亦不够温婉与耐人寻味。 苏州城在宋代已经十分繁荣,元人南下以后,许多在临安的文人纷纷逃往了当时的平江府,苏州作为一个远离政治中心而又十分富庶的安逸之地却将一些宋人的遗风保留下来。这些中国士人对于民族文化的眷恋在明代得到了释放(“吴门画派”的兴起便是典型的例子),这也注定了明代苏州文化的繁荣与鼎盛。但是,经过了整个元朝对中国的统治,士人们在政治上的远大抱负已经没有,更加习惯了内敛安逸的半隐生活状态,对于政治的不自信使他们再也无法回到汉唐文人那种可以抚剑对天、疾风快马的丈夫气概了。取而代之的是:于竹前松下,约三五好友,可以春风煮茶、秋月对酒的闲适生活,这也是将陶潜等人主张的远离政治的隐逸思想在都市生活中的现实化。这种思想行为更注重了内心的修炼和沉寂,将他们的精力更多地集中在了自我生活方式的不断深入刻画和微妙处理中。因此,许多文人墨客都参与了园林、家具、茶具甚至美食的工艺制作和设计中来,并在从此为交流的过程中不断深入和发展,长久以来苏州人的生活便将这种思想延伸到了方方面面。 在苏州,讲究的朋友们都有一个词曰:“腔调”,这不是一种表面的张扬,亦不是一味的谦虚,它是苏州文化人骨子里的一种傲慢的品质。苏州人对待许多事物都求一个“简”字,在简中做文章是需要一定的修养与水平。房间不求大,而要做到“小中见大”;家具装饰不求繁,要简洁优美;言语不求多,要字字珠玑。这些是城市山林文化的结晶,也是传统文化中“小我”追求的极致,也为当下各地越来越多的人所赏识与向往。 在对传统文化的回归中,但愿人们可以看到苏州,了解它的过往与今天,姑且在这里打开一扇窗,你会看见如许的春色,也或可以看见真正中国文化的千里江山。躬耕乐道,不负丹青(代后记) |
版权所有:方向乐 邮箱:fangxiangle@163.com 苏ICP备18064046号 技术支持:易动力网络 |